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是惠州市高三学生一次重要的阶段性测试,本次考试采用3+X形式命题,考试时间为10月27-28日,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即将发布在本页面,欢迎参考。
2017届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文综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
1—5 ACACD 6—11 DBCCBD
二、综合题
36、37题为必做题。
36.(22分)
(1)低纬高原,生长期气候温凉适宜;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积累;山区坡地,利于排水;高海拔地区环境洁净无污染、虫害少。(每点2分,满分8分)
(2)山区地势崎岖,耕地少;海拔高,生长期短,一年仅可种植一季;经济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生产力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作物易受灾害影响。(每点2分,满分8分)
(3)赞同: 山西多高原山地,有适宜的地形及气候条件;藜麦耐旱,相对节水;藜麦国际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每点3分,满分6分)
不赞同: 气候条件与原产地有差异,藜麦引种后品质可能下降;国内市场知名度较低,消费需求小;引入外来物种,对该作物病虫害及生态影响研究不足。(每点3分,满分6分)
37.(24分)
(1)兴起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碎石需求量大;促进相关产业集聚,社会经济效益高。(每点2分,满分4分)
衰落原因:碎石开采产生噪音、粉尘、水体等污染;地表破坏严重,区域生态恶化;(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加。(每点2分,满分4分)
(2)矿区遗址景观独特;废弃矿区土地开发成本低;临近城市主城区,客源丰富;陆、空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高,气候舒适,环境优美。(每点2分,满分8分)
(3)充分利用废弃土地,缓解用地压力;带动基建投资,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多元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加点 ;矿区生态复绿,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每点2分,满分8分)
42、43题为选做题, 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42.(10分)
优势条件: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而洁净;雨季集中在夏季,冬季晴朗少雨;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较小,夜晚人工光源对星空影响小;观星活动易与悠久的藏族文化相结合,具有独特性。(每点2分,满分6分)
推广措施:与科普单位合作,进行星空知识宣传普及;开展星空摄影展活动;建设星空观测点,打造观星旅游路线;对现有旅店进行适度改造,设置观星房并配备观星设备,打造“观星小镇”。(每点2分,满分4分)
43.(10分)
(1)河床整体下降(切);河床起伏(比降)加大;(每点2分,满分4分)
(2)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咸潮入侵加剧;采砂造成河底生物栖息地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超量采砂易造成堤岸崩塌,危及防洪安全;(每点2分,满分6分)
惠州市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A B A B C D C D C B
40、答案:
(1)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先进思想的传播;传教士及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租界的示范引领;中国近代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的发展。(6分,答到其中3点给6分)
美国:工业革命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增长快;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公共卫生状况恶化;政府和社会大众卫生意识的提高;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答出3点给6分,答出4点给7分)
(2)影响:改善了环境卫生,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改变了城市面貌;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6分)
启示:不断加强并逐步完善环境立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人民的道德素养;发展科技,利用科技改善环境。(6分,答到其中3点给6分)
41、【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示例一:
论点:民族主义具有理性情感的表达。(2分)
论证:在西方,民族主 义产生初期,在各国反封建、反教会,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现代意义上的英、法、意等国的建立。(4分)
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及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中国民众逐渐觉醒。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团结一致,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分)
结论:民族主义在反对民族歧视、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分)
参考示例二:
论点:民族主义具有排它性(2分)
论证:民族主义极易滋生偏执的民族利己情绪。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利用人民的的民族情绪,走上了对外族人民的征服之路,给法国和欧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4分)
两次世界大战,也是民族主义非理性的体现。一战前德法矛盾的激化尖锐与德国逐渐走向极端的民族主义密不可分。二战前,希特勒把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结合起来,发展成法西斯主义,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
结论: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蕴藏着自私、狭隘、排他等非理性的表达。(2分)
示例三:民族主义在国际格局的演变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2分)
一方面,民族主义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出现,国际格局初具雏形;二战后,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众多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4分)
另一方面,欧美列强参与争夺世界霸权,发动帝国主义战争,这种由民族主义催生的民族利己情绪,给人类和国际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20世纪90年代再度兴起的民族主义,其狭隘性往往导致民族的分离并伴随暴力冲突,在当前国际格局的演变中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4分)
所以,民族主义的双重性决定了民族主义既是维护国际体系稳定的规范性因素,又是国际关系体系中的裂变因素。(2分)